高起點規劃
瀏覽次數:40096 發布時間:2013-4-10

無錫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張立軍在國家高技能人才東部地區培訓工程暨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工作研討會上介紹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工作經驗
2008年以來,我市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按照部、省廳指導意見,學習借鑒國內兄弟城市先進經驗,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率管理,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目前,一期建設經過一年半的運行,已累計為社會提供公共實訓服務超過10萬人次,提供技能鑒定服務超過2萬人次,較好地發揮了政府平臺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我市公共實訓基地已成為國家級和省級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社會各界的認可度不斷提高,經濟和社會效應正在不斷體現。主要做法是:
一、堅持科學規劃,注重系統設計,指導建設運行有序推進
按照為企業、院校和社會培訓機構提供高層次、開放性、公益性的職業技能實訓和鑒定平臺的定位,我市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注重科學規劃,系統設計,致力于發揮引導性、補充性、置換性三大功能。一是在項目設置上,為保證實訓項目設置能夠“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引領產業發展方向”,我們對全市83家職業院校的在校人數、開設專業、鑒定工種、設備配置等情況進行了調研,對全市23家職業鑒定所、培訓機構和74家重點企業征求了意見,統計匯總近5年的相關數據,并專門成立了專家咨詢委員會和實訓項目專家組進行實訓項目規劃。通過一年多時間全方位、多角度的論證,確定以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為主要內容的實訓項目。與此同時,我們還規劃建設了適合柔性能力培養的職業素質訓練和創業實訓項目。運行以來,所設項目較好地滿足了地區產業轉型和新一輪發展對技能人才培養的需求。在后續規劃建設中,我們將重點圍繞新傳感網、新材料、新能源、軟件服務外包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設置實訓項目。二是在功能布局上,我市公共實訓基地按實訓項目區、實訓工廠區、實訓商務區、生活后勤區布局建設,這樣既能有效保證實訓學員得到常規的實訓、鑒定服務,又能讓實訓學員得到工學一體化的實習鍛煉,從而實現技能人才培養使用零距離的目標。到今年5月份,我們已在數控加工中心、產品快速設計制造、集成電路設計與應用等多個實訓項目上與有關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并啟動了部分項目的實際運作,以此滿足學員實訓和頂崗實習的需要,實現企業、基地和學員三方共贏。三是在推進措施上,我們建立了橫向以基地建設、項目研發、實訓服務、實訓工廠、鑒定服務、技能交流和就業服務等七個方面為主線,縱向以定位、政策、資金、制度、資源、團隊、控制、評估等八個環節為重點的公共實訓基地工作體系,通過對“七橫八縱”工作體系中112個節點的有效控制,保障了公共實訓基地的建設、運行和管理,為我們下一步建設積累了規劃設計、項目設立、功能布局和管理運行等方面的實踐經驗。目前,二期工程建設即將啟動。
二、堅持示范引領,突出核心功能,注重延伸功能培育發揮
我們從一開始就注重發揮基地對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示范引領作用,努力創建一個面向全社會開放、以企業需求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強化實際操作技能、服務勞動者終身培訓的重要平臺。一是重抓實訓開發和運行。把實訓開發作為推動公共實訓基地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突出抓好生源開發、實訓課題開發和實訓合作項目開發,并通過實行準入退出機制和績效評估機制,確保實訓運行的有序組織和高效實施。目前,我市公共實訓基地已與40余所院校、20余個培訓機構、150余家企業對接實訓需求,實訓準入單位達到56家。與國內外部分企業已完成了集成電路設計、軟件服務外包、動漫創意等實訓項目的合作開發。二是突出技能鑒定導向功能。發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職能優勢,建立公共實訓和技能鑒定一體運作模式,通過業務聯動,統籌協調全市實訓鑒定計劃,優先滿足發揮公共實訓基地先進裝備功能的需要。積極承擔省鑒定中心委托的計算機網絡管理員、電工電子等職業(工種)高級工、技師技能鑒定的基礎資源開發任務。通過突出技能鑒定的指揮棒和導向功能,實現了以鑒定促實訓的效果。三是創新工學一體培養模式。吸引企業通過設備投入或技術投入,合作共建實訓工廠或開展“以維管帶項目”的合作,并按照企業工作現場的格局擺放實訓裝備,營造企業化的現場環境,創新建立兼具實訓功能和生產功能于一體的實訓工廠模式,這樣既有效縮短了技能人才培養、使用之間的距離,又較好地適應了部分實訓設備更新快的特點,同時還發揮了展示功能,體現了示范性。目前,我市公共實訓基地已建立4家實訓工廠,實訓設備維管全部實現帶項目運作。四是培育發揮延伸功能。試運行以來,我們有計劃開展了師資培訓、技能競賽、技術交流、授藝帶徒、示范展示等活動,累計承辦了6場技能競賽,舉辦各級各類師資培訓班和技術交流活動27個。下半年,我們將探索開展技工院校專業教師技能提升培訓和高技能人才繼續教育,以此進一步拓展延伸功能。
三、堅持機制創新,強化基礎管理,實現又好又快持續發展
我們以建設“實訓工廠式”公共實訓基地為目標指向,通過創新建立“輸血”與“造血”功能相結合、公共性與市場化相結合的運行機制,全力尋求可持續發展路徑。一是在資金籌措上,實行政府持續性的財政投入措施,針對企業和學校難以承擔的實訓項目,由政府主導、公共財政投入建設。到今年5月末,我市公共實訓基地建設資金累計投入已達2億元。市政府還明確市區企業職工教育統籌經費從2008年起全額專項用于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和運行,確保每年有4000多萬元常態化地投入公共實訓基地。此項持續性的財政資金投入措施保證公共實訓基地的正常運行。與此同時,通過實訓工廠和“以維管帶項目”等市場化運作的收益反哺建設和運行,到目前,實訓基地已啟動市場化運行的項目年創收能力接近600萬元。二是在政策保障上,我們努力把高技能人才培養、職業培訓和促進就業創業等方面的相關政策變為基地的保障條件,突出政府平臺的公益性。去年,我們與市財政局聯合出臺了扶持本市高職院校大學生參加創業模擬實訓的補貼政策,今年我們將繼續研究出臺適合公共實訓基地的高技能人才實訓和緊缺技能人才實訓的補貼政策。三是在運行管理上,公共實訓基地管理實行政事分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政策制定和監督檢查,同時建立“無錫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管理服務中心”,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負責基地的運行和管理。實訓中心還建立了一支緊密型與松散型相結合的師資隊伍,師資規模近千人。四是在監督約束機制上,我們制訂了8大類52項內部管理制度,并依托信息化系統和內控機制建設,實現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通過建立科學的監督約束制度,確保了資金安全,保證了工程的干凈、透明,為公共實訓基地可持續發展贏得了外部支持。
“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時代呼喚高素質技能人才。我們將以這次會議為新動力,繼續高水平推進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和運行,為我國職業培訓事業的創新和地方經濟社會的轉型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