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丨 德國中學生為何愿意上技校
瀏覽次數:1761 發布時間:2017-7-25
德國前總統赫爾佐格曾說,“為保持經濟競爭力,德國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師。”這里所說的技師,指的是支撐“德國制造”的“工業技師”。
提起德國,人們很自然地會聯想到“大眾”“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歐寶”等這些德國名車,聯想到德國的機械設備,聯想到德國的工具。要知道,德國在制造業的卓越成就歸功于德國政府對職業教育的大量投入和全社會對技工的尊重。

由于德國制造業技工需求量大,每年有65%的初中畢業生放棄讀高中繼而讀大學的道路,直接進入職業學校。
德國社會對技工的尊重在世界首屈一指,這才讓德國技工的工資普遍較高。德國實干者更是人才輩出,他們以精湛的工藝技術創造了享譽世界的“德國制造”。
中國:應尊重技工,工資不再與學歷掛鉤
這些年來,泛文憑現象導致中國院校忙著升級,中專升大專,大專升本科,重學術研究,輕技能操作,畢業生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官方數據顯示,2014年,北京只有28%的本科生和碩士生能在4月份以前找到工作,而全國技工院校的就業率卻始終保持在96%以上。
在制造業強國,摘得世界技能大賽金牌的“藍領冠軍”,所受關注及影響力一點不比體育明星差。但在我國,目前技術人才的培養依舊沒有得到大多數人的“正視”,高級技工短缺,技工教育體制不完善,工作苦且不被重視,我國技能職業人才的培養正經歷著種種困難。
國家要發展,民族要復興,離不開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共同努力!優秀的技術工人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理該得到全社會的更多的重視,也只有得到了更多的禮遇和尊重,中國這只重要的隊伍才能不斷的發展壯大和進步!